徠卡LS10數字水準儀技術特點解析
徠卡LS10數字水準儀是徠卡測量系統推出的一款高精度電子水準儀,廣泛應用于土木工程、
建筑施工、地質監測、鐵路與公路勘測等領域。它結合了先進的光學系統、數字化測量技術
和智能化數據處理能力,在測量效率、精度和操作便捷性方面均表現出色。
1. 高精度測量性能
LS10的核心優勢在于其卓越的測量精度,每公里往返測高差標準偏差可達0.3 mm,滿足國
家一等水準測量標準(如中國《GB/T 12897-2006》一等水準測量要求)。這一精度得益于:
高分辨率CCD傳感器:采用先進的圖像識別技術,自動讀取徠卡條碼水準尺(如GPR/GPL系
列),最小讀數達0.01 mm,減少人工判讀誤差。
精密光學系統:32倍放大倍率望遠鏡,配合高質量物鏡組,確保成像清晰,即使在弱光環境
下仍能穩定工作。
磁阻尼補償器:響應時間僅0.5秒,相比傳統空氣阻尼補償器更快穩定,提升測量效率。

2. 智能數字化測量
LS10采用全自動電子測量方式,大幅降低人為操作誤差:
自動讀數與記錄:內置DINI電子水準測量系統,實時處理數據并存儲,避免手工記錄錯誤。
動態測量模式:允許儀器在輕微震動或風力干擾下仍能持續測量,提高野外作業適應性。
智能檢核功能:自動提示超限誤差(如視距超限、讀數不穩定等),確保數據可靠性。
3. 高效操作與人機交互
LS10的設計充分考慮用戶的實際需求,優化操作流程:
3.5英寸彩色觸摸屏:直觀顯示測量數據、圖形化界面,支持觸控操作,提升用戶體驗。
QuickLink快速連接:通過藍牙或USB快速傳輸數據至電腦或移動設備,支持徠卡Infinity、
LGO等數據處理軟件。
長續航與輕量化:內置可充電鋰電池,續航時間達60小時,整機重量僅2.5 kg,便于野外
攜帶。
4. 環境適應性與可靠性
LS10適用于各種復雜工況:
寬溫工作范圍:-20°C至+50°C,適應高寒、高溫等極端環境。
防塵防水設計:符合IP55防護等級,可在雨天或粉塵環境中穩定運行。
自適應亮度調節:根據環境光照自動優化傳感器靈敏度,確保不同光線條件下的測量一致性。
5. 廣泛應用領域
憑借高精度和智能化特點,徠卡LS10被廣泛應用于:
大型基建工程:如高鐵、高速公路、橋梁施工中的高程控制測量。
建筑與工業測量:高層建筑沉降監測、廠房地面平整度檢測。
地質災害監測:山體滑坡、大壩變形等長期觀測項目。

徠卡LS10數字水準儀代表了當前電子水準測量技術的先進水平,其高精度、智能化和用戶
友好設計使其成為工程測量領域的理想選擇。它不僅提高了外業效率,還通過數字化手段
降低了人為誤差,為現代測繪提供了可靠的高程數據保障。
更多相關
千尋位置如何應對衛星定位頭號“擾亂者”
手機導航會突然迷路,無人機會無故偏航,你可能還不知道,這背后的頭號“擾亂者”,是遠在天外的大氣電離層。電離層會折射衛星定位信號造成干擾,導致定位誤差的出現。 在電離層的強干擾下,千尋位置如何應對...
自主可控重要性凸顯 北斗“星光”閃爍
分析人士認為,“自主可控”有望成為下一階段市場投資主線。作為“自主可控”重要代表,北斗產業鏈一直肩負著保證國家信息安全可靠自主化的重任。經過多年發展,北斗全球組網正在加快推進。機構普遍認為,北斗業...
好用易上手! A15 RTK為礦山系統提速增效
時代發展飛速,一般聽到別人說,誰誰誰“家里有礦”,就覺得這個人好有錢呀!“家里有礦”在如今其實是對有錢”、“有實力”的一句戲言。而在很多用戶大家庭里,還真的有一家“家里有礦”的單位!它不僅坐擁全亞洲數...
武漢大學成立社會地理信息計算聯合研究中心
近日,社會地理計算聯合研究中心成立暨第五屆空間信息智能服務研討會在武大舉行,海內外300余名專家學者出席。 開幕式上,武大副校長李斐致辭。社會地理計算聯合研究中心海外共同主任、密歇根大學鮑曙明教...
中海達RTK在測繪行業應用的優勢
中海達RTK以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為基礎,融合聲吶、光電、慣導、激光雷達、UWB超寬帶、星基增強等多種技術,已形成“海陸空天、室內外”全方位、全空間的高精度定位產業布局,中海達RTK結合強大的數據采集和后...
十四天,往返三十公里,精密水準測量穿越川藏無人區
隊伍進溝,一眼望去山體呈黃褐色,只有稀疏低矮的蒿草,盡收眼底的是無盡的荒涼。康玉曲的河水奔涌而來、氣勢兇猛,兩岸全是礫石、流沙和聳入蒼穹的懸崖峭壁。剛修繕的羊腸小道只能容一人通過,上有飛石、滑坡,...
效率提升40倍,北斗+AI定義道路養護新標準
新基建背景下,圍繞AI打造的新應用不斷涌現,AI道路巡檢便是其中之一。 千尋位置依托北斗高精度定位、地理信息采集、視頻圖像對比識別、公路專題地圖三維可視化等技術手段,打造AI道路巡檢解決方案,...
北斗高精度定位導航系統不久將實現民用
作為一個從一出生就注定要走向尋常百姓家的“國之重器”,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北斗”何時用、誰能用、怎么用等問題一直備受矚目。也因此,1月12日,在“北斗”衛星又一次成功飛天,拉開2018年高密度發射序...












環球測繪微信